塔什库尔干县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 索引号:
  • 发文字号:〔〕号
  • 公文种类:
  • 发文机关:
  • 成文日期:
  • 主题分类:

塔什库尔干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3-10-09   浏览次数:   【字体:

塔什库尔干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

有效衔接实施方案(20222025年)

为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根据国家和自治区党委、地委关于分类推进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要求,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第三次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发〔20221号)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同富裕方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加快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为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基础。

二、发展基础与环境

(一)基本情况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以下简称塔什库尔干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地处万山之祖、万水之源、世界屋脊的帕米尔高原东麓,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县域境内雪峰连绵,沟壑纵横,全年只有冷暖两季,无霜期70120天左右,太阳年均辐射量为2848小时,紫外线强烈,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3.3℃,大于等于10℃有效积温1532℃,年降水量仅为69毫米,属典型的大陆高原干旱荒漠气候。南部山区常年积雪覆盖,被地质学家称之为永冻层;由于地处高原,空气干燥、氧气稀薄,与平原地区相比缺氧37%,被生物学家称之为生命禁区。与喀什地区叶城、莎车县及克州地区阿克陶县毗邻,外与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接壤,距巴基斯坦苏斯特口岸200公里,距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1000公里,距阿富汗首都喀布尔502公里,是全国唯一一个与陆地三国接壤的边境县,具有一县临三国、两口通两亚的独特区位优势,是我国陆地国境线最长、毗邻国家最多的县,是新疆边防要塞,是西北战略屏障的前沿阵地;有红其拉甫、卡拉苏两个对外开放的国家一类陆路口岸,中巴友谊公路把塔什库尔干县与世界紧密相连,是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是向西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中巴经济走廊、喀什经济开发区三大国家战略聚焦实施,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全县总面积2.5万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53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4.1万人(农村人口771630281人,建档立卡脱贫户403316567人,监测对象8533237人),由塔吉克族、维吾尔族、汉族、柯尔克孜族等15个民族组成,其中塔吉克族占82.5%,是人口较少民族自治县和全国唯一的塔吉克民族自治县。近年来,先后获得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自治区双拥模范县”“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二)发展环境

1.面临重要机遇和优势。

一是政策有保障。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明确提出了5年过渡期内的政策措施。国家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预算内投资持续向农业农村倾斜。中央把塔什库尔干县(原深度贫困县)确定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自治区确定为巩固提升县,国家、自治区、地区相关单位必将在政策上给予塔什库尔干县倾斜支持。

二是发展有基础。县直各行业部门结合塔什库尔干县实际开展有益探索实践,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体系、责任体系、投入体系、动员体系、监督体系、考核体系,构建了产业就业、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社会帮扶等塔什库尔干模式,乡村振兴工作格局初步形成,广大农牧民群众谋发展、求富裕的内生动力显著增强,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下良好基础,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外部有助力。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各援塔县市真金白银投入、真心实意帮扶,投入大量资金,建成一系列民生项目,有力助推了塔什库尔干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程,让全县各族人民深切感受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和祖国大家庭的无比温暖。

2.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是农村产业基础薄弱。高原地区自然条件严酷,产业培育难度较大,特别是脱贫的二区乡村农牧业发展方式依然较为粗放,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较弱,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不够,一产不强、二产不精、三产不高、链条不长、抗风险能力弱的问题仍普遍存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较低,巩固脱贫的基础不稳固,缺乏中长效产业,带贫益贫能力不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脱贫成效不持久。

二是人才短缺问题突出。受历史自然等因素影响,全县农牧民群众文化技能水平相对偏低,有的思想观念还比较保守,基层人才队伍薄弱,技能型、管理型、综合型人才短缺,请不来留不住现象并存,乡村谁来巩固”“谁来拓展”“谁来振兴的问题亟待解决。

三是乡村建设更需加力。全县农村特别是广大牧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欠账多、补短板任务重,农牧区供水、供电基础薄弱,村内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基本生活设施不完善,管护运行机制不健全,落后于喀什地区平原县市乃至全国平均水平。

四是乡村治理不够到位。乡村治理责任压不实,基层干部法律意识淡薄,治理人才短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缺乏资金保障,部分群众对基层治理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管理部门监督不到位等问题普遍存在,乡村治理体系和能力亟待强化。

三、目标任务

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补齐区域性发展短板,突出发展导向,从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为重点转向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025年,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乡村振兴得到有效衔接,社会大局持续长期稳定,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乡村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脱贫群众收入增速高于全县农民收入增速,脱贫村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县农民收入增速,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发展水平达到全疆一般水平,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不掉队。

四、重点工作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1.加强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

1)明确监测对象和范围。监测对象。以家庭为单位,监测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重点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等。重点关注有大病重病和负担较重的慢性病患者、重度残疾人、失能老年人口等特殊群体家庭。

监测范围。年人均纯收入低于8000元(参考脱贫攻坚期国家扶贫标准的2倍)的家庭为监测范围,今后年度综合物价指数变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和农村低保标准等因素每年调整。

有下列五种情形之一的,原则上不纳入监测,特殊情况由村民代表会议组织评议认定。一是家庭成员拥有享受型用车、工程机械及大型农机具的;二是家庭成员拥有商品房或高标准修建新房、装修现有住房(不含因灾重建、易地扶贫搬迁和国家统征拆迁房屋)的;三是家庭成员有正式编制的财政供养人员、村四职干部(有重大返致贫风险等情况除外)的;四是家庭成员办有或投资企业,长期雇用他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正常经营纳税的;五是家庭成员有大额的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债券、储蓄性保险的。

防止规模性返贫。要实时监测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火灾及疫情等各类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带来的影响,全力防范大宗农副产品价格持续大幅下跌、农村劳动力失业明显增多、乡村产业项目失败、大中型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搬迁人口就业和社区融入等方面的风险隐患,发现解决因工作、责任、政策落实不到位造成的返贫现象,及时排查预警区域性、规模性返贫风险,制定防范措施,落实帮扶举措,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

2)把握监测方式和程序。监测方式。健全监测对象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细化完善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干部排查、部门筛查预警等监测方式,互为补充、相互协同。及时掌握分析媒体、信访等信息,拓宽风险预警渠道。农户自主申报方面,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提高政策知晓度,充分利用喀什地区农户自主申报APP深度应用。基层干部排查方面,充分发挥干部包片包联责任制,依靠乡村干部、驻村干部、包户干部等力量,进行常态化预警,每年至少开展一次集中排查。部门筛查预警方面,进一步加强相关部门数据共享和对接,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及时将预警信息分类分级反馈基层核实。

监测程序。新识别监测对象增加农户承诺授权和民主公开环节。监测对象确定前,农户应承诺提供的情况真实可靠,并授权依法查询家庭资产等信息。在确定监测对象、落实帮扶措施、标注风险消除等程序中,应进行民主评议和公开公示。

3)实施精准动态帮扶实效和要求。

强化政策支持。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可使用行业政策、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等,对所有监测对象开展精准帮扶。

坚持精准施策。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监测对象的风险类别、发展需求等开展针对性帮扶。对风险单一的,实施单项措施,防止陷入福利陷阱;对风险复杂多样的,因户施策落实综合性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坚持开发式帮扶方针,促进稳定增收;对无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做好兜底保障;对内生动力不足的,持续扶志扶智,激发内生动力,增强发展能力。

加强社会帮扶。继续发挥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中央单位定点帮扶等制度优势,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创新工作举措,对监测对象持续开展帮扶。

4)严格风险消除标准和要求。对收入持续稳定、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持续巩固、返贫致贫风险已经稳定消除的,标注为风险消除,不再按监测对象进行监测帮扶。对风险消除稳定性较弱,特别是收入不稳定、刚性支出不可控的,在促进稳定增收等方面继续给予帮扶,风险稳定消除后再履行相应程序。对无劳动能力的,落实社会保障措施后,暂不标注风险消除,持续跟踪监测。

2.巩固三保障和安全饮水成果。

1)健全完善教育帮扶长效机制。

持续做好学生资助工作。落实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一补(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实施雨露计划资助,对考入疆内、疆外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实施资助,按照疆内大学生3000//年、疆外大学生6000//年标准执行;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的本专科学生、研究生和第二学士学位学生落实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本专科学生贷款金额每生每学年不超过12000元,研究生贷款金额每生每学年不超过16000元。

加强组织领导,常态化开展三进两联一交友工作。建立健全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实施方案,定期从工作要求、目标任务、工作职责及组织领导等方面进行督促指导,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补充各类教学设备,学生园图书、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体卫艺器材等设施,新建教师周转宿舍,不断改善师生工作学习生活条件。

认真落实控辍保学责任制。精准控辍、联保联控,聚焦重点学段、重点学生群体的监测,实现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适龄入学率100%、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100%的工作目标,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目标全面实现,并不断加强资金帮扶,落实党的各类教育惠民政策。

2)完善重点群体健康保障机制。

全面落实全民健康体检。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医疗惠民政策,稳步提升全民健康体检工作水平,建立全民健康体检工作长效机制,确保常态化、规范化开展全民健康体检,全面掌握全县城乡居民健康状况,分析影响塔什库尔干县城乡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制定科学准确的疾病谱,建立完备、适用的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对危害群众健康的各类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每年对所有城乡居民及流动人口进行1次免费体检。

扎实开展预防疾病控制工作。一是做实包虫病惠民措施项目。根据《塔什库尔干县卫健委包虫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免费开展家畜患病率调查。二是做实碘缺乏病监测项目。通过使用加碘食盐预防碘缺乏病,并每年为塔什库尔干县脱贫人口、监测对象等重点人群免费发放碘盐。三是做实麻风病惠民措施。继续落实《关于印发2018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第二批)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新卫财务发〔201885号)要求,麻风病人手术费用通过报销后,其矫正康复手术费用每人一次性补助3500元;麻风病人住院期间陪护餐费每人每天补助30元,交通费根据陪护人员实际情况由麻风病专项补贴解决。四是每年制定精神障碍患者筛查和诊断工作实施方案、计划,建立严重精神病障碍患者台账、精神障碍线索调查清单、个人信息表、随访服务记录表、知情通知书等相关信息,对符合条件的精神患者及时安排治疗,脱贫户、监测对象等困难群体纳入免费治疗。

逐步提升结核病防治服务能力。保证每年全县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减少6.25%及以下。

以各乡镇为单位,每年全民免费体检报告肺结核患者及疑似肺结核患者总体到位率达到95%以上,肺结核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90%以上。

继续在全民健康体检中开展15岁及以上人群结核病筛查,重点人群(5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者、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和2018年以来确诊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肺结核筛查率达到95%以上,筛查发现疑似肺结核患者到定点医院结核病门诊转诊到位率达到95%以上。

保证每年传染性肺结核患者集中隔离治疗率、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集中服药+营养早餐覆盖率达到95%以上。

通过宣传公众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群众知晓率达到85%以上;学生、结核病患者及其家庭密切接触者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95%以上。

按自治区结核病管理要求,菌阴肺结核患者的规范诊断率、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规范管理率、成功治疗率达到90%以上。

定点医疗机构按《结核病分类(WS196-2017)》《肺结核诊断(WS288-2017)》《中国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新疆版)》要求,规范检查、诊断、治疗率达到95%以上,院内转诊率达到100%,院内转诊到位率达到95%以上。

提高妇幼健康服务能力。一是根据《塔什库尔干县卫健委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实施方案》,为准备怀孕的农村妇女(含流动人口)免费增补叶酸,在孕前3个月至孕早期3个月服用,预防神经管缺陷。二是利用援疆资金,男女双方或一方户籍在塔什库尔干县,并在所辖婚姻登记机构申请结婚登记的男女双方,可在结婚登记前3个月在本辖区指定婚前医学检查机构享受1次免费婚检。三是根据《塔什库尔干县卫健委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实施方案》要求,每年为全县新生儿免费开展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新生儿听力筛查、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四是认真开展儿童营养改善项目,扩大覆盖范围(6个月到3岁儿童),改善儿童缺铁性贫血、儿童低体重,促进体格生长及智力发育,加强免疫力,预防疾病等。五是做好国家免费两癌筛查,针对妇女乳腺癌和宫颈癌进行免费筛查。

抓好落实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慢性病管理工作。一是保障对象。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采取药物、检查治疗的门诊患者。二是用药范围。对患者门诊药物,各定点医疗机构按最新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所列品种,优先选用目录甲类药品,优先选用国家基本药物,优先选用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优先选用集中招标采购中选药品。三是保障水平。以二级及以下定点基层医疗机构为依托,参保患者门诊发生药品、检查费用由统筹基金支付,政策范围内支付比例要达到50%以上。四是做好政策衔接。要做好与现有门诊保障政策的衔接,确保群众待遇水平不降低;做好与住院保障的衔接,进一步规范入院标准,推动合理诊疗和科学施治。

加大37种大病专项救治力度。按照定点医院、诊疗方案、单病种付费标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和责任落实,分病种、分批次对患有国家范围内的37种大病人口进行集中救治;对患有大病、重病、慢性病的脱贫人口、监测对象救治情况进行监测,确保重点人群健康有人管,救治覆盖率达到100%,实现应治尽治

持续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引导更多居民充分利用签约服务,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对签约服务的知晓率和感受度,同时利用签约服务,获得基本医疗卫生、健康管理、健康教育与咨询、预约和转诊、用药指导、中医药治未病等服务;鼓励在就诊之外建立家庭医生与签约居民沟通联络渠道,家庭医生定期主动联系签约居民了解健康状况,推送针对性的健康信息,进一步密切家庭医生与签约居民的关系;努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家庭医生团队服务能力,扩大长期处方、出诊、家庭病床等服务覆盖面,提高老年人、残疾人、慢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对签约服务的满意度。

加强防止因病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依托国家、自治区数据平台,以全县乡村人口为基础,重点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进行动态监测,对符合条件的监测对象及时落实健康保障政策,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群众的优势,主动发现、及时跟进,做好救治、康复等健康服务,配合落实各项医疗保障政策和社会救助、慈善帮扶等措施。

落实好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工作。重点核查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定点医疗机构先诊疗后付费建设统一信息平台以及一站式结算情况,实现全县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员在地区内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就医,无需缴纳住院押金,直接住院治疗,出院时只需结清个人自付费用,切实解决患者因住院押金过高得不到及时诊疗及个别患者看不起病的问题。

3)完善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政策,对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家庭中的无房户和唯一住房鉴定为CD级危房的,通过农户自主开展危房改造、村集体统筹保障住房安全、引导实施抗震改造等方式,按照申请受理、对象认定、危房鉴定、审核审批、信息比对的工作程序,及时纳入保障范围,做到应改尽改、应补尽补。建立农村房屋安全信息数据库,健全户日常自查、乡镇村定期排查、县级随机巡查的农村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由乡镇包村干部牵头,组织驻村干部、村干部每季度排查一次农村低收入人口住房安全状况,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4)完善安全饮水保障长效机制。一是完善供水体系,统筹考虑县域供水系统整体布局,逐步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合理划分供水区域,兼并整合小型供水工程,改造提升供水工程,完善净化消毒设施配备,加快村内管网改造,提高供水保障率。二是建立科学长效的运营管理体系,推进农村供水工程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生产运行、水质检测、计量收费等制度,加强净水和消毒设施管理,强化水质检测,制定供水应急预案,完善水价管理及水费收缴机制,建立维修抢险队伍和用水户台账,实行有偿供水,计量收费。三是建设全方位的监管责任体系,明确农村饮水安全政府主体责任,落实农村饮水安全管理部门责任,强化农村供水工程管理单位责任,确保农村饮水工程有人员管理、有政策支持、有经费保障。

3.抓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

1)完善安置区配套设施建设。发挥G314—机场连接线机场连接线塔什库尔干乡塔提库力集中安置区道路作用,有效解决358户搬迁户出行绕道问题,为同组班车进村服务提供基础;利用红其拉甫机场优势,招聘本地劳动力参与机场建设和服务,带动塔什库尔干乡易地搬迁户从事机场后勤服务,同时,抢抓机遇,开展民宿建设,为机场周边集中安置区搬迁户开展民宿服务培训,切实提升拓展临空经济圈;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方面,推进阿然保泰水库、科塔水塘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水资源综合利用能力,不断为水库周边乡镇产业发展提供便利。

2)加强安置区产业培育。通过百万级光伏能源基地建设,加快塔提库里集中安置区搬迁户从光伏产业获得收益,不断提升搬迁户就业能力,为光伏产业提供懂技术、守得住的本地劳动力,从而从根上解决劳动力素质不高,技术型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推进瓦恰乡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不断提升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带动瓦恰乡搬迁户主动投身重大项目建设,为搬迁及群众提供家门口就业机会;大力发展富民产业,持续向塔吉克阿巴提镇投入后续扶持资金,支持塔吉克阿巴提镇发展肉牛产业,巩固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带动搬迁户从事产业服务,进而提高收入。通过发展边境旅游、冰雪旅游,带动热斯卡木村群众通过旅游受益。

3)大力实施安置区就业帮扶。及时更新搬迁人员劳动力状况、就业、失业等监测预警情况,结合当前地区十大产业,不断将易地搬迁同乡村振兴、以工代赈项目、专项职业技能培训等跨行业、跨领域相结合,不断注重造血式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引导搬迁户主动开展技能培训,增强搬迁户劳动素质,拓展就业途径。同时,加强劳动力就业监测,做到底数清、劳动能力清、就业状态清、就业意愿清、培训意向清,为搬迁群众提供精准就业服务,提升稳岗水平,确保安置区社会稳定发展,消除安置区社会不稳定因素,提高安置区综合管理质量。

4)提升安置区公共服务保障水平。综合考虑搬迁群众人口规模与安置区公共服务供给状况,加快升级改造邮政、金融、电信、电力等网点建设,切实满足搬迁群众对各类公共服务设施方面的需求;大力发展社区便民利民服务和志愿互助服务,为搬迁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户籍管理、就业、就学、就医和社保、法律咨询等一站式服务;持续推动实施义务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重点项目,实现幼儿园全覆盖;着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支持塔什库尔干县医共体区域医疗中心及人民医院高原病特色重点医院建设,持续加大乡村两级疾控设施标准化建设,不断完善农村急救体系;加快乡村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建设、农村幸福大院养老设施建设,稳步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加快推进低保、特困供养和临时救助标准城乡一体化规划,做好防返贫监测预警体系,确保搬迁户在安置区权益不变,政策不减。

5)加强安置区管理和搬迁户社会融入。通过本地电视、广播等媒介加强新时代新风貌政策宣传,利用电视台、乡村广播、融媒体等新型媒体平台,开展移风易俗宣传;通过标语、展板、横幅等形式积极推进村级婚姻登记业务办理,重点围绕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勤劳朴素、勤俭节约、规范节庆等移风易俗内容开展宣传。按照乡村振兴美化亮化要求,积极推进新时代新民风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注重行为习惯养成,培养搬迁户村规民约意识,建立激励奖惩机制,以美丽庭院”“平安家庭”“致富带头人等创建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三新三改和人居环境整治项目为推手,利用周一升国旗、农牧民夜校、结对帮扶等活动,不断营造搬迁户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意识,引导搬迁户积极参加就业培训、主动创业,激发内生动力,不断引导搬迁户养成生活新习惯、引领新风尚精神。

4.强化兜底保障。

1)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

兜住兜牢民生底线。认真贯彻落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实施办法》《特困人员认定办法》和《喀什地区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方案》,健全完善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及时给予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专项救助或急难社会救助,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推进低收入人口数据库和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县级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协调机制作用,强化线上动态监测机制,多方面汇聚低收入人口信息,提高数据准确性、全面性和时效性。强化线下走访摸排效能,充分发挥村级民政协理员、访惠聚工作队、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作用,定期根据数据比对情况逐村逐户摸底排查;根据困难程度和困难类型,对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人口给予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或急难社会救助,确保符合条件的易返贫致贫人口全部纳入救助保障范围。

持续抓好做好政策衔接。加强救助对象特别是低保边缘人口的精准识别和认定,将低保边缘家庭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对全县监测对象进行摸排核查,符合条件的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开展巩固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成果和残疾人兜底保障工作,对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员和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员依规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对符合条件的及时给予临时救助,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2)完善养老保障和儿童关爱服务。

统筹发展基本养老服务。一是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探索健全困难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补贴制度。二是完善兜底性、托底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利用县社会福利院、农村幸福大院,集中供养失能半失能特困供养人员和有意愿集中供养的自理特困人员,优先满足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长期照护服务需求。三是积极推动社会力量成为养老服务业发展主体,大力培育老年生活照料、健康服务、文体娱乐等相关服务业态,加快构建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扶持、高端有引导的养老服务业发展格局。

持续做好孤儿关爱服务。一是规范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认定,及时将符合条件的纳入保障范围,确保应保尽保二是推进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转型发展,提高服务保障水平和养育标准,选齐配强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实行信息化实名制管理,提高基层工作能力。精准实施孤儿助学·福彩圆梦助医助学项目。进一步规范收养管理,完善收养评估制度,全面做好儿童福利领域隐患排查和风险防范工作。

3)密织兜牢丧失劳动能力人口基本生活保障底线严格执行《关于贯彻落实新党发〔201822号文件精神 切实做好脱贫攻坚三年行动中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新民发〔2018129号)要求保障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的脱贫人口的基本生活,对脱贫户、监测对象中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参照单人户纳入农村低保范围。

根据《喀什地区2020年度脱贫攻坚综合社会保障兜底工作实施方案》,聚焦特殊群体和群众关切,坚持把防止返贫放到重要位置,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巩固脱贫成果政策有效衔接,提高兜底保障标准,全面将符合低保条件、无法通过产业扶持或就业致富的脱贫户、监测对象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给予救助,着力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根据《喀什地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临时救助工作实施意见》(喀地民字〔201962号)要求,建立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持续提升兜底能力,切实兜住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底线,进一步临时救助作用,提升社会救助整体效益,妥善解决好困难家庭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

5.完善扶贫项目资产管理长效机制。

1)落实后续管理责任。县人民政府要统筹指导和监督做好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工作,对本县域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履行主体责任,明确相关部门、乡镇政府管理责任清单。乡镇政府要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运营的日常监管。对确权到村集体的扶贫项目资产,村级组织要担负起监管责任。各级行业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根据行业领域资产管理制度和规定,履行行业监管职责。

2)强化后续管护运营。根据扶贫项目资产特点,明确产权主体管护责任,探索多形式、多层次、多样化的管护模式。对经营性资产,要加强运营管理,完善运营方案,确定运营主体、经营方式和期限,明确运营各方权利义务,做好风险防控。各乡镇可根据实际,探索实行集中统一管护。管护经费根据运营方案原则上从经营收益中列支。对公益性资产,要加强后续管护,完善管护标准和规范,由相应的产权主体落实管护责任人和管护经费。可通过调整优化现有公益性岗位等方式解决管护力量不足问题,优先聘请符合条件的脱贫人口参与管护。属于村集体的公益性资产管护经费,可由村集体经营收益、地方财政资金统筹解决。落实受益群众责任,引导其参与管护和运营。对到户类资产,由农户自行管理,村级组织和有关部门要加强指导和帮扶,使到户扶贫项目资产更好地发挥效益。

3)规范收益分配使用。发挥扶贫项目资产的帮扶作用,经营性资产收益分配按照现行资产管理制度实施。对制度未予明确规定的,应通过民主决策程序提出具体分配方案,体现精准和差异化扶持,并履行相应审批程序,分配方案和分配结果要及时公开。扶贫项目资产收益重点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属于村集体的资产收益,通过设置一定的条件,鼓励采取参加村内项目建设和发展等劳动增收方式进行分配,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提取的公积公益金重点用于项目运营管护、村级公益事业等方面。严禁采用简单发钱发物、一分了之的做法进行收益分配。

4)严格项目资产处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处置国有和集体扶贫项目资产。确需处置的,应严格按照国有资产、集体资产管理有关规定,履行相应审批手续进行规范处置。将扶贫项目资产进行抵押担保的,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对以个人、村集体经济组织名义入股或参股企业等经营主体的,应明确股权的退出办法和处置方式等。属于村集体资产的处置收入应重新安排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实现乡村振兴。

(二)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1.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1)抓牢粮食生产。牢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要求,坚决扛起稳粮食安全的重任,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措施,落实种粮农民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保证粮食播种面积6万亩不减少。

2)巩固棉花产业。积极引导农民退出风险棉区,压缩次宜棉区、巩固易棉区,支持发展优势棉区,建立以塔吉克阿巴提镇为主的优质棉主产区,重点培育发展优势高产棉区,打造优质棉花基地6000亩(机采5800亩,人工200亩),全面落实县域一主一辅用种模式,推广应用新陆中66”“新陆中67”等优质高产棉种,确保棉花品质一致,提升棉花产业竞争力。

3)促进林果业提质增效。一是抓管理,在提高林果综合生产能力上提质增效。加快推进以秋延杏种植园为主的低产低效果园改造,支持高原优势特色果品发展,积极调整种植面积、种植模式。加大经济果林质量提升、林果标准化建设支持力度,通过实施移栽移除、填平补齐、嫁接改造等措施,切实加快秋延杏为重点的种植园改造,大力开展老果园改造、品种混杂果园品种改良,实施果树整形修剪、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提质增效措施全覆盖。二是抓科技,在强化科技支撑服务能力上提质增效。加快林果示范园建设,实行果农+科技人员结合建示范园机制,加强林果科技培训工作。重点突出塔吉克阿巴提镇、库科西鲁格乡、大同乡、马尔洋乡的林果技术培训,培训对象主要为广大果农,通过现场操作实训的形式,开展多内容、多批次、不间断的培训,有效提高果农动手能力。三是抓市场,在提高市场开拓营销能力上提质增效。在秋延杏成熟上市季节,鼓励乡镇举办特色林果展会活动,大范围、有组织开展果品推介会。加强产地果品市场建设,学习借鉴其他县市经验做法,拓展果品销售市场。

4)加快振兴农区畜牧业。结合国家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示范县项目在塔吉克阿巴提镇新建0.2万亩人工饲草料基地,配套牧草高效生产管理技术,促进提质增产增效;继续扶持阿巴提镇颗粒饲料厂运营企业,完善生产加工、配方研发、品质监管、培训宣传、销售网点运营机制,保障塔什库尔干县饲草料持续供应;在阿巴提镇建成存栏5000头的肉牛标准化养殖场,委托万邦牧业有限公司运营管理,健全与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每年兑现分红,持续提升畜牧养殖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拓宽畜禽养殖结构,在阿巴提镇改建成肉鸽养殖场1座,由企业负责运营,年维持肉鸽存栏1万只,拓宽畜牧业增收渠道;在莎车县亚克艾日克乡建成存栏5万只的肉羊良种繁育中心,委托昆仑牛业有限责任公司运营管理,年保持基础生产母畜2万只以上,保障塔什库尔干县畜产品自给自足能力。

5)持续发展特色产业。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谋划产业、培育产业、发展产业,以旅游为龙头、畜牧为主导、边贸为引擎,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不断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抓好旅游产业,巩固国家5A级、24A级景区成果,抓好智慧旅游建设,推动旅游+”,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旅游度假区。到2025年底实现年接待游客达到1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8亿元,带动就业一万余人。抓好畜牧产业,严格按照特色+品牌+规模+效益+环保理念,加快推动全县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牲畜存栏达23.16万头(只),出栏达23.02万头(只),家禽出栏达到1.6万只(羽)。肉奶蛋产量分别达到0.89万吨、1.27万吨和0.5万吨。抓好外贸产业,充分发挥塔什库尔干县区位优势、政策优势、资源优势、援疆优势和口岸优势,转边缘末梢开放前沿,变口岸通道口岸经济

一是坚持全域旅游。以帕米尔旅游景区、红其拉甫国门旅游景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旅游景区同塔什库尔干县自然生态、历史文脉结合起来,加快精品旅游线路开发,完善塔什库尔干县旅游产品。二是与新疆文旅投集团对接,计划在塔什库尔干县布局机场、冰川、盘龙古道4个营地,完善自驾、汽车租赁等服务。三是丰富旅游商品供给。依托欧罗巴文旅小镇,建立旅游购物一条街、旅游文创商品营销中心,构建多渠道、多层次的旅游商品营销体系。四是深入实施绿色发展工程。配合相关部门完善畜牧投入品使用、畜产品分等分级、产地准出和质量追溯、贮藏运输、包装标识等系列标准,形成既与国际标准接轨又适合畜牧产业化发展需的畜牧业标准体系。加快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二品一标生产认证。到2025年,主要畜禽产品两品认证率达到15%以上。五是打造品牌畜牧业。大力实施品牌强牧战略,构建形成企业主体、政府引导、专家指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农产品品牌建设机制,引导企业使用区域公用的农产品品牌,培育一批区域特色鲜明、市场知名度高、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知名产品品牌,全力培育在全国叫得响的金字招牌。到2025年,力争创建塔什库尔干牦牛肉农产品地理标志。六是积极参加疆内、疆外旅游推介会,全面叫响新疆是个好地方,做冰山上的来客旅游品牌。始终坚持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乡村要振兴,产业先兴旺工作思路,立足地域特征,积极谋划产业布局,切实推动高原中草药、特色种植向高品质发展,通过政府主导、深圳援疆资金扶持、地区级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和新疆中药研究所的科技支撑,持续打造塔什库尔干县高原中草药种植示范园暨农牧民实训基地,继续推广企业+合作社+基地+农的产、研、销模式,采取七统一的方式(统一育苗、统一供苗、统一栽培、统一肥料、统一防治、统一收割、统一交货)推动高原特色产业发展。通过人工培育、大田推广种植已形成产业的雪菊、玛咖、当归、党参等,破解高原地区种植结构单一、常规作物产量低、经济收益低的问题,促进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

6)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立足确保粮食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遵循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要求,统筹考虑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农业、水利、土地、林业、电力、气象等各方面因素,围绕提升农田生产能力、灌排能力、田间道路通行运输能力、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能力、机械化水平、科技应用水平、建后管护能力等要求,紧扣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田、土、水、路、林、电、技、管八个方面内容,加快建设科学统一、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高标准农田,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

7)完善农业高效节水设施建设。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遵循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要求,建设新时代坎儿井,完善田间灌排设施,大力发展管灌、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推动农业提质增效。

8)加强农业科技支撑。强化农业机械化。发展现代农业机械化,围绕塔什库尔干县优势特色农业发展,加快作物收获机、精量播种机、节水灌溉、精准施药、高效施肥等优势装备的推广应用,支持大马力、高性能、绿色农机新装备推广。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培育壮大农机合作社,新建农机服务中心,为农户提供全程机械化作业、农机租赁、维修服务等。

强化农业科技服务。进一步加强农技推广机构建设,优化农技推广机构布局,保障必需的试验示范条件和技术服务设备设施,提升服务乡村振兴和防范应对重大疫情、突发灾害等能力。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农业科技人员素质提升计划,发挥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对经营性农技服务活动的有效引导和必要管理作用。加强对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从业人员特别是核心人员、技术骨干的技能培训。建立健全符合农业科技服务需求和特点的科技特派员服务体系,将科技特派员队伍打造成为党的三农政策宣传队、农业科技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领头羊、乡村致富带头人。

强化农业救灾减灾。通过主动避灾、科学防灾、及时救灾赢得农业防灾减灾主动、减少灾害损失,确保粮油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建立防灾救灾物资储备库,完善各项储备制度,对种子、化肥、农药、机动式喷雾器、无人机等物资进行储备,严把质量关,以备不时之需。二是邀请专业人员对专业化病虫害统防统治、组织广大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指导农户科学种植及科学防治。

9)完善全产业链支持措施。结合实际制定塔什库尔干县产业发展规划,把握产业发展规律与方向,推动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使对外贸易和现代服务业成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干部分。要做优做强产业链条,全面落实以链长制为核心的产业保障机制,围绕外贸、旅游、畜牧、新能源等产业,筛选一批链条型、基地型、龙头型高端项目,引进产业链关键环节、上下游配套企业,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抓紧企业对接洽谈,力争项目尽快落地。

10)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一是加快乡村旅游品牌建设2022—2025年加快塔什库尔干县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争取将瓦尔希迭村、坎尔洋村、昆玉孜村等自治区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申报成为国家级重点村,将波斯特班迪尔村、白尕吾勒村、库克西鲁格乡杏花村纳入自治区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申报范围。二是加快培育乡村旅游市场主体,激发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活力,联合县农业农村局开发旅游+农业模式,在提孜那甫村、曲什曼村等发展特色种植、采摘,充分调动群众经营主体积极性,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乡村旅游经营体系。三是塔莎古道获批国家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为契机,加快推进我县六条旅游精品线路沿途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商品开发以及文化艺术活动开展,提升塔什库尔干县旅游吸引力。四是加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合理利用文化大院、民间艺人等资源,加快乡村文化艺术创作发展,凸显乡村旅游文化内涵。

11)大力实施消费帮扶。通过组织引导民营企业开展消费帮扶、产销对接等活动,提升塔什库尔干县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弘扬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理念,深入推进全县万企兴万村工作,组织非公经济代表人士以开放式帮扶为重点,努力实现村企互惠双赢。引导民营企业家积极参与谋划乡村产业发展,支持民营企业以参股控股、联营、委托经营、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实施高效农业、现代种业、特色种养殖、民俗旅游、纺织服装、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及贸易、现代物流等产业项目,进一步延伸产业链、贯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引导民营企业采取以购代帮、以购代捐、以销代帮等方式,积极参与消费帮扶,推动行业龙头企业优先购买本地农产品作为原材料。

12)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积极推动塔什库尔干县特色农产品上市,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民收入。通过开展直播带货等农产品促销活动,促进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进一步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农村电商格局,促进塔什库尔干县农村电子商务规模不断扩大。大力发展直播电商,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整合各类社会资源,高水平打造塔什库尔干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直播基地。做大做强直播电商主体,指导塔什库尔干县威泰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塔什库尔干疆心漫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本地电商企业做强直播业务,带动壮大塔什库尔干县直播电商发展氛围。完善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依托塔什库尔干县电商商务服务中心,加速乡镇村电商服务站点数字化建设,推动农产品上行和消费品下乡双向流通,促进农村消费。加强特色农产品标准化和品牌建设,以本地高原紫皮土豆、雪菊、玛咖等优质农产品为基础,加大农产品电商品牌培育力度,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商品化程度。引导本地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使用帕米尔云境县域公共品牌,带动农户形成生产标准统一、利益分配共享的共同体,实现农产品从种到销全程标准化生产,完善贯穿生产、流通和销售全流程的数字化供应链,实现农产品源头可溯、去向可查、责任可究,进一步提升帕米尔云境县域公共品牌影响力,增强农产品网络消费市场竞争力。

2.强化稳岗就业,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1)强化产业带动就业作用。

实施项目产业发展带动就业。支持围绕县委确定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促进就业,抓住机遇做好产业、项目、企业的对接落地,增强塔什库尔干县产业发展吸纳就业的承载能力。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围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援疆项目、社会投资项目等建设,带动农户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实施旅游产业发展促进就业。推进旅游兴疆战略,培育本土旅游品牌,助力旅游产业链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增加更多就业岗位促就业。挖掘旅游产业就业岗位潜力,充分发挥帕米尔5A景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4A景区的知名效应,引导农村劳动力在开发高原民宿、特色美食、车辆租赁等旅游服务项目中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带动就业。大力支持乡村培育合作社、家庭民宿等新型经营主体,结合易地扶贫搬迁点集中安置区和抵边村建设的产业基础和资源,支持设施农业、特色种植养殖业、庭院经济等后续农业产业发展。培育农村新经济组织带头人,鼓励吸引大学生、复转军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带动农业一体化经营,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2)加大转移就业力度。根据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指出的坚持就近就地就业和有序转移输出就业有机结合要求,结合塔什库尔干县守边固边加强边境管控工作实际,以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为主要渠道,以改善民生、凝聚民心、扩大就业、消除零就业家庭为重点,切实做好城乡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通过农业产业转移就业一批、旅游产业转移就业一批、市场服务业转移就业一批、项目工程转移就业一批、小微创业带动就业一批、政府购买服务转移就业一批等途径,鼓励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农牧民群众守边不守穷,实现以业安人、以业稳人,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铸牢乡村振兴基础。

3)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

完善职业培训体系。全面推行以需求为导向、以自愿为原则、以就业为目标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20222025年全力做好农村劳动力轮训工作,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将全县城乡劳动者纳入职业培训对象范围,搭建以县技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为补充的职业技能培训平台,以基本劳动素质培训、就业技能培训、专项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为主要形式,形成覆盖全县、贯穿终身、惠及全民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分层分类开展培训。以县技工学校为主体,采取技工学校+人力资源市场+用工单位模式,开展培训就业一体化服务。对农村劳动力实施培训+基本劳动素质、培训+岗前技能、培训技能提升、培训+产业、培训+创业的分层分类培训。对直接从事农牧业生产的,加强林果业、特色养殖、农牧业疫病防治等实用技术培训,增强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对在乡村从事农业社会化服务,创办小商店、小饭馆、小修理店、小作坊、小民宿、农家乐等自主创业的农村劳动力,针对性开展合作社管理、网络营销、民俗打造、餐饮服务、中式面点、特色烧烤、抓饭制作、馕制作、客房服务、乡村旅游等创业培训。对有意愿转移至县城、企业、疆内跨地区就业的,开展客房服务员、餐厅服务员、钢筋工、砌筑工、模板工、架子工、电焊工、缝纫工等专项技能培训,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就业一人、培训一人。

4)全面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加大以工代赈实施力度,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广泛动员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参与工程建设及建成后的维修养护。

5)优化调整公益性岗位。进一步加强公益性岗位管理,加强部门横向协调,健全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管理机制,科学控制公益性岗位规模,避免福利化倾向,为困难群众谋福祉,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做贡献。

规范岗位开发。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结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部署,科学制定岗位开发计划和实施方案,规范开发公益性岗位,做好公益性岗位聘任工作。

明确安置对象。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公益性岗位安置,杜绝不符合安置条件人员进入公益性岗位,凸显公益性岗位托底线、救急难、临时性属性。

退出及后续扶持。公益性岗位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对通过其他途径已实现就业的、公益性岗位已满规定期限的、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或死亡的、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管理制度的、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终止劳动合同或劳务协议,停止发放各项补贴。进一步完善公益性岗位补贴期满人员退出帮扶办法,做好政策衔接和公共就业服务。对距享受补贴期满不足半年人员,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帮助尽快实现再就业,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可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对其中的高校毕业生,引导参加基层就业项目、报考机关事业单位、继续深造、推荐到企业就业的进行有序退岗。对补贴期满后仍然难以通过其他渠道实现就业的大龄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人员、重度残疾人等特殊困难人员,可再次按程序通过公益性岗位予以安置,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期限重新计算,累计安置次数原则上不超过2次。对退出公益性岗位后仍未实现就业的生活困难人员及家庭,按规定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范围。

6)盘活农村资源资产,持续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全面盘点包括扶贫资产在内的全部乡村资源,让资源合理转化为资产,资产以入股的方式注入专业性资产管理机构和经营主体,实现入股分红,有效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一是建立体系化制度规范和资产核算制度,完成扶贫资产核算,明晰产权归属。二是完善资产运营管护制度,引进专业性资产管理机构和经营主体,合理合规注入资产,盘活用好乡村资产。三是完善资源转变资产,落实好资产入股分红、收益分配制度,实现扶贫资产的倾斜性受益向乡村资产的普遍性收益转变。四是完善资产监督审计制度,重点防范资产流失和经营风险。五是深度挖掘开发乡村一切可转化资源,以服务多元需求为导向,着力推进多功能农业的发展。优化整合农村资源,促进农村资产合理配置,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7)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转移性收入合理增长。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着力挖掘经营性收入增长潜力,促进转移性收入合理增长。一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优先保障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国家固定资产投资重点领域,确保力度不减弱。二是推进农业补贴政策转型,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前提下,改革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健全农业生态补偿政策。三是创新农业保险产品和服务,把农业保险作为支持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保障体系。20222025年继续抓好耕地地力补贴、实际种粮农牧民一次性补贴发放、草场补贴、业保险补助等惠民政策。

3.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面貌。

1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农村厕所革命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程,事关农村居民健康和广大农民生活条件改善和提高的根本福祉。在充分尊重农户意愿后,坚持宜水则水、宜旱则旱、因地制宜的原则,以“4+N”模式为主,推行适应当地环境、气候的农村户厕模式,做实农村户厕两有两化四防工作;以农村人口较集中区域为重点合理规划布局农村公共厕所,加快建设乡村景区旅游厕所;以全县11个乡镇47个行政村常住户为对象,在2021年户厕摸排的基础上,对全县农村户厕(含当年新建、整改户厕)进行全面核查验收,严格落实首厕过关制,做到建一座成一座,改一座成一座,农户满意一座,并落实好农村厕所革命财政奖补政策。

加强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与生活污水治理有机衔接,鼓励有条件的乡村积极推动卫生厕所改造与生活污水治理一体化建设;积极推进农村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统筹使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设备,逐步推动厕所粪污就地就农消纳、综合利用。

2)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因地制宜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处理、村容村貌提升。一是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抓住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节点,开展大扫除、大清洁、大整治等活动,彻底清除陈年生活垃圾,建立常态化整治清洁制度。二是加强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理,具备回收价值的纸板、塑料等垃圾做到及时回收利用;不能回收的垃圾实施填埋处理,并远离水源地,防止渗透液对水源的影响。三是按照五有要求即: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长效的资金保障,有完备的设施设备,有成熟的治理技术和有完善的监管制度),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四是建立收集转运、处置机制,彻底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全面治理。

3)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突出治理重点。一是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重点治理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周边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养殖和农业面源污染,落实禁养区、限养区规模养殖场关停搬迁要求。二是根据农村地理环境和人口聚集程度,因地制宜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城镇周边村庄生活污水纳入城镇污水处理管网收集处理;距离城镇较远、人口居住集中的村庄,采取统一新建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的方式收集处理;地形条件复杂、居住相对分散的村庄,分区域采取大集中、小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建设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收集处理。为降低建设成本,减少后期管护工作量,原则上处理方式能集中的不分散、能大集中的不小集中,实现污水处理系统安全、经济、持续、高效运行。引导村民树立节水意识,加强生活污水源头减量和尾水回收处理,确保达标排放。三是以乡村房前屋后干渠、斗渠、支渠、毛渠特别是排碱渠为重点实施清淤疏浚,恢复水生态,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四是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库)长制管理,严肃查处破坏侵占河库岸基线,非法取水、污染河渠的违法行为。加强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对新出现的河道渠道淤积等及时清理。

加快设施建设。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坚持谁投资、谁运营、谁受益,优选资信好、投融资能力强,具有从事城乡水环境治理专业能力的企业,探索以乡镇为单位整体打包的第三方治理等模式,确保企业合理受益,构建农村污水治理长效机制。结合乡村实际,采用一种或多种处理工艺组合的方式组织建设处理设施,预处理设施可采用厌氧生物膜池等,二级处理可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池、一体式处理设施等,尾水处理可采用人工湿地、生态滤池等,推动农村生活污水系统化、无害化治理。用好各类专项建设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推进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等工程建设,压实建设责任,倒排建设工期,确保建设质量,及早建成投入使用。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加强日常维护运行,确保治污设施发挥效用。

强化技术支撑。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日常环境监督机制,加强排放水质监测。组织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污染源减排核查和技术研究,加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发和集约化处理设施推广应用。综合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通过大数据服务网络系统和平台,重点对日处理能力强、受益农户多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及时解决问题,提升运行能力。

完善政策扶持。加大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建设和运营的扶持力度,落实用地、用电、设备折旧等支持政策。健全价格调整机制,对于收费不足以维持设施正常运营的,乡镇可根据有关规定给予以奖代补,确保正常运转。根据有关政策,引导金融部门为符合条件的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开展应收账款、收费权质押贷款等金融服务。

加大资金投入。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分类制定政策支持标准,按用途用好用足衔接资金、涉农整合资金、援疆资金、土地增减挂钩资金、债券资金,打好政策资金组合拳,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建设和运营。

4)村内道路硬化。改善农村交通环境,服务乡村生态宜居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将交通运输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加快建设交通强的重点任务,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总要求,进一步做好农村交通发展规划,统筹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提升建管运协调发展能力,方便广大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为乡村全面振兴铺好路石。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乡镇村建设支持力度,加强通村公路与村内道路连接,积极推进通路建设,加快实施村窄路加宽项目,提升村道公路技术等级和通畅水平,并有序推进村道公路向通入户延伸,将符合条件的农村公路全部纳入公路基础数据库管理。

2025年,实施完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村内道路硬化项目10个,投资3460万元。

5)全面优化提升村容村貌。根据《塔什库尔干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村庄清洁行动村庄建设提升行动,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村容村貌。

4.加强公共服务保障,补齐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短板。

1煤改电工程。根据塔什库尔干县煤改电工程进展情况,全面落实后期维护管理。一是严格落实施工企业后续维护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建立巡检和日常维护制度、故障报修制度、备品备件制度,提高用户安全意识,加强监督施工企业后期维保工作。二是设立维保站,签订质量保修书,在乡镇政府张贴维保人员明白卡。三是加强项目管理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各乡镇会同县住建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全程强化对施工单位的检查督导力度,确保煤改电工程严格按照《南疆四地州煤改电技术指南》实施,杜绝质量安全和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四是组织施工企业以村为单位,定期组织电采暖设备使用及维修培训,使用户能够独立掌握设备操作、温度控制、日常维护、安全使用等方面知识。

2)网络通信工程。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塔什库尔干县分公司针对塔什库尔干县偏远乡村建设4G基站14座、5G基站14座、光缆杆路186.9公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新疆有限公司塔什库尔干县分公司计划2022年至2023年完成对抵边村及部分弱覆盖点位的网络建设。2023年完成对大同乡克其克同村和达布达尔乡阿特加依里村、热斯喀木村、波斯特多克特村等点位的宽带建设,2024年完成对马尔洋乡迭村、努什墩村、布候其拉甫村、皮勒村等点位的宽带建设,2025年之前完成提孜那甫乡、达布达尔乡、班迪尔乡、科克亚尔乡全5G网络建设。同时,配合完成平安乡村数字化建设。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喀什塔什库尔干分公司计划2022年建设完成6个抵边村光网,2023年建设完成7个抵边村光网和5个基站,20222025年实现大同乡光网及通讯网络全覆盖。

3)实施公共服务建设。

幼有所育。狠抓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高全县学前保教质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达到城镇乡村幼儿园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交流,逐步提高保育和教育质量、稳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继续保持学前教育入园率100%,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学有所教。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法治思维,依法治校,依法办学,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教学常规为着力点,以教学质量为落脚点,着力转变观念、守正创新、攻坚克难、守住底线,着力破解全县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制约因素和瓶颈难点,不断促进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升,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一是规范办学行为,坚持依法治校。校纪校规是为师生提供工作和学习的标准,让师生在工作、学习中言有章法,行有准则。学校要持续深入学习落实《教师法》《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特别是深入解读、吃透《课程标准》精神,依法建立健全学校教育教学制度,保障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二是加快完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探索建立教学效果月评机制,从任教学科掌握情况、学生发展变化情况、教学效果等方面随机考核评价教师教学行为。三是狠抓教学常规。抓常规要从早晨进校园开始到晚自习结束,全程、全角度、全员参与,狠抓落实,要严格落实教科局教研室印发的教学常规管理蓝皮本中关于教学要求,抓好备课、上课、教研、作业辅导等环节,在这个基础上,展开对教材、教法、内容以及组织形式的预习准备。同时,要高度重视评价环节,备、说、上、评、思这些环节中,评课是综合性最强,也最能体现一个老师业务综合能力的活动,是教研活动画龙点睛之笔,是最精彩、最精华部分,反对听而不评,评不触实行为。四是加快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需要一支师德高尚、作风过硬、业务精湛,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师队伍。加强常规动态管理,从管理上规范教职工教学行为,一体推进不敢犯、不能犯、不想犯的管理体系。

劳有所得。一是强化法律宣传主线充分利用下工地巡察、进企业检查等时机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企业负责人和劳动者树牢依法诉求依法维权的理念增强各单位依法治欠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二是坚守日常监管底线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建设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工资的工作原则,发挥县人社部门牵头揽总作用,强化行业部门协作联动,扎紧扎密制度笼子,持续压缩欠薪空间,及时化解欠薪案件,全力保护劳动者根本权益,确保根治欠薪工作做到常态化、同步化,欠薪案件始终保持动态清零。三是筑牢依法治理红线保持根治欠薪的高压态势,开展欠薪排查处置联合行动,定期开展农民工工资清欠、人力资源市场整顿、禁止使用童工等专项行动,不断打通工作堵点,有效抚慰工作痛点,切实解决工作难点四是畅通投诉举报快线依托专用投诉举报热线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邮箱、“12345”热线、国务院欠薪平台等多种渠道,广泛受理群众投诉举报。

老有所养。完善兜底性、托底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利用县社会福利院、农村幸福大院,集中供养失能半失能特困供养人员和有意愿集中供养的自理特困人员,优先满足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长期照护服务需求,让老年人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病有所医。加强县乡一体、乡村一体机制建设。一是不断强化卫生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县乡村三级人员培训培养,加大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力度,继续开展面向村卫生室免费医学生培养,持续对乡村医生开展实用技能和适宜技术培训,提高乡村医生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和中医药服务能力。二是统筹使用县域卫生人力资源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聘用合格医务人员,建立健全压茬选派制度,从乡镇卫生院选派医师开展巡诊、派驻,解决村卫生室缺乏合格医生的问题。三是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对有条件的地方,进一步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医共体内行政管理、医疗业务、信息系统等统一运作,提高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整体绩效。四是加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消除空白点,落实主体责任,加大投入,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期内,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配置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疗设备;对扶贫搬迁后新形成的行政村,在水、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到位的情况下,可通过设置临时医疗点,为群众提供服务。五是持续巩固基本医疗有保障。从解决困难群众有地方看病、有人看病、看得了病入手,不折不扣落实好医疗卫生机构三个一、医疗卫生人员三合格和医疗服务能力三条线的政策要求,巩固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实现医疗保障全覆盖。突出抓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以深化医改为主线、以提高全县人民健康水平为目标,突出抓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做实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等14项服务,确保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使全县居民真正享有均等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住有所居。一是持续扩大房地产开发投资。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房住不炒”“三稳总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积极招引喀什建工集团等有实力的开发建设企业,加大福源小镇、如意小区以及闲置空地开发改造建设,切实保障好刚性住房需求,满足合理的改善性住房需求。二是支持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对符合条件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房地产项目,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稳健开展房地产贷款相关业务,保持房地产信贷稳定增长。三是积极申报关于保障性住房维修项目。进一步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确保全县保障房维修尽快落实落地。为推进全县住房管理能力,持续推进住房管理智慧化建设。四是加强与相关单位沟通协调,确保相关单位住房租金及时缴纳。五是联合公安、社区等部门单位,集中力量开展整治行动,加大整治力度,加快整治步伐,有力遏制和打击保障性住房小区违规行为。开展政策宣传,引导承租户自觉遵守公租房使用规定。入户详细核查,及时清退不符合条件的住户,完善公租房居住台账。继续加大公租房管理力度,确保公租房使用的公正、公开、公平,国有资产不流失。

弱有所扶。积极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全面完善救助保障制度,稳步提升救助保障水平,提高救助对象识别的准确性,密切关注弱势群体,促进弱势群体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心理疏导、能力提升和社会融入相结合的综合援助,实现社会救助方式的多样化、组合化、专业化和个性化,最大限度发挥社会救助的综合效用。

优军优抚服务保障。一是拓宽退役军人返乡入乡创业就业渠道。发展乡村重点产业促进就业。支持有资金、有技术、懂市场、能创新的退役军人,围绕生产、加工、流通、销售、服务等环节开展全产业链创业,发展特色种植业、规模养殖业、乡村服务业、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大力支持退役军人发展智慧农业,利用数字化推动乡村发展,发展绿色就业创业空间,提升绿色经济增加值。拓宽农业生产领域促进就业。支持退役军人创办(领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积极吸纳农村退役军人就业。实施兵产业品牌培育,大力支持兵支书”“兵经理”“兵工匠等特色产业发展,培养一批乡村农家乐等,开展品牌营销推介,打造农业军创品牌。持续深化退役军人参与乡村建设和基层治理。选派更多优秀退役军人到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推进兵支书三个转变。支持依法依规组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引导广大退役军人积极有序依法参与农村环境整治提升、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及基本公共服务活动等志愿服务。引导优秀退役军人到乡村任职任教。引导优秀退役军人从事乡村教师、乡镇人民调解员等职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充实乡村建设人才队伍。鼓励优秀退役军人到艰苦乡村和基层一线干事创业。落实艰苦边远地区乡镇公务员考录政策,适当降低门槛、放宽开考比例,鼓励县乡两级拿出一定数量的职位面向具有本地户籍或在本地长期生活工作的退役军人招考。鼓励复学的退役大学生士兵参加一村一名大学生”“三支一扶等计划。引导涉农企业积极招用退役军人。发掘乡村退役军人就业合作企业单位,开拓就业岗位,为退役军人返乡入乡就业提供岗位支持。深化政企沟通联络机制,探索开展退役军人就业直通车活动。积极邀请、支持、组织退役军人涉农企业参加各类招聘活动,有条件的可以设置退役军人涉农专区或专场招聘,拓宽退役军人乡村稳定就业渠道。落实好帮扶政策兜底就业。返乡入乡就业且自身存在困难的退役军人,要挖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用工潜力等手段加大保障力度,实施就业援助,符合条件的可按规定通过公益性岗位予以安置就业。对创业失败的退役军人创业者,按规定进行失业登记,及时提供就业服务。对创业失败导致基本生活严重困难的、对符合就业困难认定条件的退役军人,提供一对一就业援助,按规定纳入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体系。二是持续加强退役军人教育培训赋能。引导参加学历教育。支持高职院校按照相关规定,结合乡村振兴需求开设涉农专业,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鼓励退役军人报考农业类高职院校,按规定享受优待政策。支持返乡入乡退役军人依托弹性学制、农学交替、送教下乡等教学培养方式,就地就近接受职业高等教育。强化农业创业培训。深入实施返乡入乡创业培训行动计划和返乡入乡创业带头人培训计划,每位有意愿的退役军人创业者都能接受创业培训。依托普通高校、职业院校、优质培训机构、公共职业技能培训平台等开展创业能力提升培训,符合条件的按规定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推动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导师团队建设,开发创业项目库,开展创业大赛等活动,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市场分析、政策咨询、项目推介、开业指导、信息发布、用工指导等服务。三是优化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保障。完善服务体系。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引导、社会支持的原则,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全面建成机制健全、运行高效的基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积极培育市场化中介服务机构,引导行业协会、商会发挥作用,鼓励为退役军人提供专业服务。强化宣传引导。利用传统媒体、新兴媒体,积极宣传返乡入乡就业创业政策,总结推广经验做法。大力宣传返乡入乡退役军人中就业创业先进典型,持续开展退役军人创业之星遴选活动。对招用退役军人较多的乡村企业典型予以宣传,在退役军人事务、农业农村、工商联等相关评选表彰活动中,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考虑,积极营造关心支持退役军人返乡入乡就业创业的浓厚氛围。

文化体育保障。一是充分重视群众体育工作。全面落实《全民健身条例》,不断提高群众的体育意识,培养群众的健身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体育氛围,推进群众体育活动社会化、生活化、多样化、科学化、制度化。二是结合塔什库尔干县自然、人文资源发展特色体育产业,大力推广叼羊、速度赛马、马球等传统体育项目,扶持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发展,鼓励开发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体育休闲运动项目。三是将农村体育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统筹县乡全民健身事业发展,促进县乡体育资源和公共体育服务均衡配置。

5.突出改进乡村治理,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水平。

1)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健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系统化布局,以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加强组织体系建设、锻造坚强战斗堡垒为目标,以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为重点,以创建五个好标准化规范化党支部为载体,深入开展五强五提升组织振兴行动,不断提升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水平,持续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一是整体优化带头人,提升领导力。实施农村党组织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行动,严格政治标准,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切实把党性强、素质高、作风正,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选拔到村两委班子,尤其是党支部书记岗位上来,注重从内招生、留疆战士、选调生、返乡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中选拔培养。加大担任村党组织书记的国家公职人员选拔使用力度,注重从有村两委班子任职经历的国家公职人员中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到村任党组织书记的公务员,符合条件的优先晋升职级,到村任党组织书记的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符合条件的优先晋升等级。严格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委组织部备案管理制度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县级联审制度,健全任职评估机制,对不胜任不尽职的及时予以调整。全面开展村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擂台比武,每季度召开1次村党组织书记工作交流会,每年选树一批担当作为好支书。二是系统培养强队伍,提升执行力。用好县委党校平台,发挥乡镇党校作用,确保村干部每年参加一次不少于10天的集中轮训,到2023年年底前参加1次时间不少于1个月的集中培训。分期分批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赴援疆省市考察学习,突出抓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实开展村干部激励评选活动,大力培树村干部创业带富、为民服务先进典型,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服务群众的内生动力。扎实做好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参加考录乡镇公务员推荐工作,切实把符合条件的村干部推上去、考进来。建立健全选、育、带、用、管全链条机制,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从优秀村(居)民小组长、致富能手、退役军人、表现好的四老人员子女中挖掘培养,确保每村动态培养储备4-6名后备干部,实施后备力量能力素质提升培训行动,新纳入的后备力量参加不少于4个月的集中培训,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建立一对一”“多对一帮带关系,帮助后备力量补短板、强弱项。三是常态化整顿强组织,提升战斗力。健全整顿工作机制,把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情况纳入乡镇党委抓基层党建述职内容和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每年摸底排查,动态管理、应整尽整、挂牌销号,推动乡镇党委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自觉,担负起整顿工作主体责任,出重拳、用实招。实行村两委成员县级联审常态化,建立履职行为负面清单,综合运用巡视巡察、专项督查、部门联审等成果,构建上下联动、左右协同、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做深做实抓党建促农村宗教治理工作,严防利用宗教干涉农村公共事务、侵蚀基层政权。四是创新体系强机制,提升引领力。持续推行县级领导包乡联村机制和基层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推动乡镇管理体制改革深化落实,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村级治理体系,规范村级三个中心运行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深入做好群众工作,做好社会风险防范排查,构建常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动态衔接机制,及早化解风险隐患。五是统筹资源强功能,提升凝聚力。抓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培训,以县级中心课堂为依托,村级分课堂为保障,组织村干部和党员全员参加、带头学习,引导18-45岁的中青年农牧民积极参学,力争到2023年底,全县55岁以下村干部、党员达到合格水平,到2025年底,全县18-45岁青壮年农牧民基本达到合格水平。推进移风易俗,广泛开展文明村、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化农村殡葬改革,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进一步规范村阵地管理使用,强化为民服务功能,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注重乡村党群服务中心职能发挥,优化乡村综合服务设施布局,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服务等相关规章制度,明确村服务党员群众的事项或内容,全面告知服务事项的流程、所需材料、办结时限,一次性告知、一次性受理、一次性办结,让群众最多跑一次。建立健全村级集体经济运行、监管和发展机制,实施农村党员和致富带头人双培双带工作,逐村研究落实发展措施,切实提升村级组织发展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培育一批集体经济强村,带动群众共同致富。

2)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平台载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有利于推动城乡环境面貌和干部群众精神风貌持续改善,有利于国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提升,有利于增强群众获得幸福感安全感,是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重要抓手。

巩固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大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一是建实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文化中心为基本阵地,鼓励依托文化站(室)、村史馆、科普馆等阵地建设固定场所,充分发挥服务群众、教育群众一线阵地作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实践活动。二是学习实践科学理论,组织基层党员群众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他们掌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核心理念、实践要求,更加自觉地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和核心地位,更加自觉地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是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广泛深入宣传解读党中央大政方针,宣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致富兴业、农村改革、民生保障、生态环保等为民利民惠民政策,帮助基层干部群众了解政策、掌握政策。四是培育践行主流价值,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大力倡导社会主义道德,引导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五是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深入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和地域特色进行创造化转换、创新性发展,深化拓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经常性组织开展乡村广场舞表演、群众体育比赛、读书看报、文艺汇演等活动,提振群众的精气神。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一是充分挖掘运用乡村红色文化资源,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二是持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断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万家活动,广泛开展永远跟党走”“强国复兴有我”“我眼中的这十年等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三是深化四史宣传教育,创新红色资源展示方式,打造一批精品展览、红色旅游路线。四是利用周一三结合宣讲、新疆四史教育基地等平台,持续深入开展传承历史·开创未来宣传教育活动。五是用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形成的良好机制,推动党员干部在实践中增强党性修养,在为民服务中践行初心使命。

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一是加强制度建设政策激励、教育引导,把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贯穿精神文明创建全过程,充分尊重农牧民群众意愿,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形成各负其责、各尽其能、同心同力的良好工作局面。二是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工作生活在农牧民群众中的优势,提高组织推进群众性创建活动的能力和本领。三是发挥先进典型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四老人员、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示范作用、乡村公共事务管理中的沟通协调作用、和谐家庭邻里关系中的促进作用。

3)切实维护农村稳定。充分发挥当地派出所、警务室、护边员等需求双向支撑拉动作用,创新发展模式、丰富发展方式,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促进强边富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升级改造乡村预警监控设施、监控室视频接入、视频会议系统等设备,统筹警务室、派出所和边民的公共文化需求,健全联防联演联训机制,情报信息互通共享,提高应急处突能力。建设护边员工会之家,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满足驻地军民阅读和文化需求,常态化组织民警、民兵、护边员、边民学习国防政策、边防法规和民族政策。在人口较多、形势较复杂的地段配套建设边境村警务室,满足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联合执勤保障需求,不断提高新时代边境地区群防群治、护边员队伍、民兵队伍的组织动员力、快速反应力和支援保障。

4)推进农村法治建设

推进基层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为扩大法治文化阵地覆盖面,推动全县法治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全面实现乡镇四个一、村三个一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建设标准,突出法治文化阵地的公益性,坚持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使用的原则,使法治文化广场真正成为群众性广场。2022年在3个乡镇建成一面法治文化墙、一个法治文化园地、一个法治宣传栏、一个法治图书角;10个行政村建成一面法治文化墙、一个法治文化宣传栏、一个法律图书角落。2023年在4个乡镇建成一面法治文化墙、一个法治文化园地、一个法治宣传栏、一个法治图书角;16个行政村建设完成一面法治文化墙、一个法治文化宣传栏、一个法律图书角落。2024年在4个乡镇建成一面法治文化墙、一个法治文化园地、一个法治宣传栏、一个法治图书角;21个行政村建设完成一面法治文化墙、一个法治文化宣传栏、一个法律图书角落。

推进基层乡镇公共法律服务站建设。各乡镇建设打造完成2500平方米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2023年建设3个乡镇,2024年建设4个乡镇,2025年建设4个乡镇。

推进基层乡镇规范性司法所建设。根据《全国规范性司法所建设标准》,2023年将360平方米司法所改扩建为120平方米标准化司法所2024年将360平方米司法所改扩建为120平方米标准化司法所2025年将360平方米司法所改扩建为120平方米标准化司法所,在塔什库尔干乡新建1120平方米标准化司法所。

5)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

实现积分制管理全覆盖。一是合理设置积分项目。围绕乡村治理的重点任务和突出问题,确定符合实际的积分项目,积分主要围绕爱党爱国、学法守法,美丽乡村、生态宜居,家庭美德、移风易俗,公益慈善、乐于奉献,发展经济、兴业致富,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等来设置。同时,充分运用积分制、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等方式开展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与时俱进适应农村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适时调整内容和评价标准,建立动态管理、操作性强的积分体系。

二是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原则上在当地行政村长期居住的村民(居民)都可纳入积分制管理。将积分的主要内容、评分标准、运行程序等环节交由群众商定,广泛征求农民群众意见和建议,让农民群众全程参与积分制的制度设计,确保积分制符合农民群众意愿。制订易于掌握、利于参与、便于操作的流程,并实现积分制管理的公开、公平、公正、透明。

三是依法依规组织实施。在积分内容设置、申报审核等各个环节要履行相关民主程序,广泛接受群众监督。设置积分制惩罚措施不得侵害农民合法权利,不得剥夺农民依法享有的政府补贴和集体经济收益等。各行政村成立积分管理工作小组,具体负责积分管理的宣传动员、工作指导、规则制定、评定分数和表彰奖励等。

四是加强推广运用宣传。将积分管理理念融入到基层管理各个环节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各项活动之中,切实扩大积分活动的知晓率和参与率。注重积分结果运用,树立正确导向,坚决和陈规陋习、不良风气作斗争,坚持有奖有罚、奖罚分明,以奖为主、以罚为戒的基本原则,发挥好积分制的激励约束作用,奖励要以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惩戒主要以批评教育为导向。

因地制宜运用清单制管理。一是依法依规编制清单。确定清单内容要遵照法律法规和政策,做到全面、规范,防止通过清单制将部门摊派任务制度化。突出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编制村级小微权力、村级事务、公共服务事项等清单。建立清单动态调整制度,规范调整程序,根据政策法规调整情况以及工作实际,适时变更清单。

二是推动清单规范运行。对清单事项、调整程序、落实执行、监督考核、保障措施等内容作出明确规定,推动清单制运行有章可循。编制清单事项流程图,明确清单名称、运行流程、法律依据等,通过政府信息公开、印发流程图手册、村委会公示等途径,让群众心中有数、按图办事,干部心中有戒、照单履职。

三是完善监督评价机制。明确清单事项的监督主体、监督对象、监督方式等,形成群众监督、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上级党组织和有关部门监督的监督体系。健全公开制度,公开清单内容、运行程序、运行结果,实现公开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立群众评价机制,把群众评价作为清单运行效果的重要依据。

实施步骤。乡村治理积分制、清单制分三个阶段推行。

20229月前,开展试点示范,选取自治区级重点示范村班迪尔乡波斯特班迪尔村作为县级试点,其他乡镇按照实际情况,探索路子,积累经验,每个乡镇打造一个村为试点。年底前在各乡镇全面推广乡村治理积分制、应清单制运用工作

2023年,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全县各乡镇围绕成功经验巩固提升乡村治理积分制、应清单制运用工作。

2024年,全县各乡镇常态化用乡村治理积分制、应清单制工作。

6)推广数字化治理。

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向数字化转型。塔什库尔干县农业资源环境稀缺,现代农业发展必须走节约集约、节本高效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将数字新技术引入农业生产全过程,能够持续推进农业投入品精准高效利用,统筹促进农业节本增效、节约增收。通过电子农情监测、传感和数据分析等智能手段,辅助进行科学决策,以及农业投入品精准投放、生产过程精准控制、农产品全程可追溯和全环节精益化管理,实现标准化生产和资源高效利用,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推动畜牧产业发展向数字化转型。以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发展创新现代畜牧业为手段,运用现代科技网络手段管理畜牧业,全面建立畜牧业养殖可追溯体系,充分运营动物防疫无纸化监管系统,大力推进动物防疫信息化建设,推进动物防疫、畜牧养殖的科学化、精准化,为动物防疫提供更加可靠高效的决策依据。

推进智慧旅游信息化。一是加强乡村旅游网站建设。利用网络来提升乡村旅游的曝光量和知名度,让更多的游客能够了解景区景点,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二是在塔什库尔干县景区投资建设景区信息化项目,搭建景区智慧平台,内容包括:投建景区门户、构建本地云服务票务系统、数据分析平台、旅行社(团体客户)对接、运维服务等。三是以落地于县域内景区智慧平台为抓手搭建县域全域旅游平台,内容包括:域内营、分销系统搭建、线上商城、活动策划宣传、全域数据分析平台、基础门户功能。

健全乡村数字化服务体系。需求导向、统筹谋划、城乡融合、资源整合、安全可靠为原则,整合数字网络基础、信息资源和应用平台,协调开展数字化平台搭建、数据库建设、应用系统开发和技术规范统一,构建互联网安全综合防御体系,稳妥推进乡村各领域数字化改造,实现政府企业社会共建共享。推进最多跑一次向乡村(社区)延伸,以群众服务中心一站式数字生活服务平台为载体,大力推广网上办、掌上办,有效对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聚焦村民一生事服务,开展乡村医生上门问诊、社保办理、养老助残等服务就近可办,解决乡村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推动数字化校园工程。一是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2025年前建成远端教学系统1套、校园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1套及相关附属设施

数字化校园框架:应用系统。教务管理、考务管理、教学资源、备授课系统、德育系统、OA系统、家校通、成绩分析、考勤系统及其他中心平台。统一数据中心、统一认证、标准接口、数据互联互通、集成平台应用平台。虚拟演播室、VR教室、智慧教室、信息化会议室、云办公、数字学习中心、常态化录播、精品录播议课厅、视频会议、平安校园、一卡通、班班通、信息发布LED大屏、班牌、中心机房、综合布线、数据中心、基础网络安全、校园广播。

二是投资规模计划安排。计划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20232-4月,设备购置前期市场调查;20235-6月,项目招投标;20237-9月,设备购置;20239-11月,设备安装调试以及人员培训;202312月,项目审核,并投入使用。

数字校园项目建成后,学校在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学生学习、家校联系、办公管理等工作全过程中运用校园网实现学校办学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7)推进移风易俗。一是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活动,破除陈规陋习、传播文明理念、涵育文明乡风,宣传普及工作生活、社会交往、人际关系、公共场所等方面的文明礼仪规范,淳化乡风民俗,抵制封建迷信、极端宗教思想渗透活动,教育引导农牧民群众培育文明习惯、法治意识、科学理念,树立科学无神论观念。二是贯彻实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普及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建好用好各类科普科技场馆,创新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形式和内容,广泛开展法律知识学习培训,在全社会普及法律常识,积极引导各族群众主动融入现代文明生活,坚决纠正现代化等同于汉化”“同化等错误观点。三是认真落实《喀什地区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婚丧嫁娶四项活动工作规范》,驻村管寺干部做好服务,引导信教群众崇尚文明、移风易俗,倡导文明起名、健康割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

五、政策支持

(一)加大财政投入。

20222025年,将继续做好乡村振兴项目资金保障工作,100%保障上级下达各类乡村振兴资金的支出,逐年增加本级资金投入,持续做好乡村振兴项目资金的保障工作。

(二)提升金融服务。

1.加强政策支持,创新工作机制。

1)强化激励,优化机制。为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优化调整政府对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考核激励指标,增列金融机构对强园兴工、乡村振兴及其实体经济企业支持力度等考核评价指标,提升实体经济信贷考核权重,加大对贡献突出金融机构的奖励力度。加强对各银行新增存贷比考核,偏重信贷支持实体经济增量增速指标,与政府财政性资金存放挂钩,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

2)政策引领,强化考核。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认识,督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出台内部考核管理制度,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考核激励力度。各银行金融机构要制定中小微企业服务工作目标,进一步提高中小微企业贷款在各项贷款中的比重。建立续贷业务专项工作机制,对于存量贷款的到期部分,至少提前一个月主动与客户沟通后续放款的规模、进度等情况,稳定客户预期,开展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纾难解困专项行动,帮扶经营困难但恢复有望的诚信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3)注重征信,防范风险。大力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活动,规范民间金融行为,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为营造用征信、助融资、促发展的良好信用环境,大力宣传和展示银行开展征信体系建设支持中小微与民营企业融资发展的主要经验与成效,开展征信宣传系列活动及县银行不良贷款清收行动。激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信用贷款投放力度,用好用足人民银行两项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运用全国信易贷系统及大数据平台提供金融综合服务。

4)创新服务,践行普惠。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督促涉农金融机构下沉服务网点,加大助农取款点布放,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支持乡村振兴。以县银行政务中心分理处为载体,推动一站式金融综合服务平台,集社保卡办理、移动支付、征信查询及信贷融资等进行综合金融服务试点,进一步加大金融便民服务力度;同时针对当前金融创新服务开展的现状,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总结自身工作实际和典型经验,举行一次创新服务工作经验交流会,将各自的典型经验进行推广学习。编印信贷创新产品宣传手册和折页,方便企业掌握信贷产品。

2.强化培植培育,推动多层次融资。邀请上交所、深交所专家到塔什库尔干县开展资本市场专题培训活动,集中讲解企业到主板上市包括境外上市、科创板上市、创业板上市和挂牌等相关政策;从全县规上和高科技企业中遴选10家左右拟股改或已股改企业,建立全县重点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着力培育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综合实力强、创新能力强、主业突出、成长性好的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通过上市、股权交易等方式进行融资。

(三)强化社会帮扶。动员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组织召开万企兴万村行动推动会、民营企业座谈会,组织民营经济人士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万企兴万村行动的重要指示精神,号召广大民营经济人士大力弘扬义利兼顾、以义为先、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光彩精神,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踊跃投身到万企兴万村行动中。畅通民营企业反映诉求渠道、协助企业解决问题,做好台账和数据统计,跟踪行动进展,为参与行动的民营企业提供项目信息、支持政策等方面的服务,为参与行动的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等。

(四)加大土地政策支持。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乡村振兴提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宅基地制度改革等基础制度支撑。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关乎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始终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农民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在试点基础上有序推进。同时,进一步完善建设项目用地报批工作,对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计划的各类巩固脱贫成果、乡村振兴建设项目用地配合用地单位做好用地选址、项目预审、办理规划许可、新增建设项目用地报批等工作。加强节约集约用地,完善设施农用地政策,在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前提下,纳入设施农用地管理,加强土地执法监察和土地督察,严禁以设施农用地之名行非农建设之实。

(五)推进乡村人才振兴。

1.用好深圳市对口援疆项目。每年选派一批乡村振兴干部赴援疆省市单位培训,提升履职尽责能力。利用援疆资金,开展塔什库尔干县基层干部人才培养培训项目。到2025年,实现全县村两委班子成员培训全覆盖。通过组织基层干部赴对口支援省市轮训,引导基层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进民族感情、强化思想认同,进一步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增强村务管理能力、服务群众能力,推动乡村发展振兴能力,增进塔什库尔干县与内地交往交流交融,使全县乡村振兴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2.聘请优秀专家学者开展讲座培训,助力乡村振兴。每年引导25名高层次人才到产业领域和基层一线开展服务,通过技术指导、培训讲学、医疗服务、咨询服务、智力合作、人才培养等相关帮扶和交流活动,助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乡村振兴,邀请农业专家学者,积极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对接,建立长效服务机制,帮助破解技术难题,培养技术人才,推广优质品种,壮大特色产业,增加群众收入,助推产业振兴

3.选派优秀年轻基层干部赴对口援疆省市、区内协作帮扶县市挂职学习。进一步加大干部人才交流力度,每年选派2批次基层干部,采取挂职、委托培养等方式,全面加大教育、卫生和乡村振兴等领域的人才交流。为教育、医疗、乡村振兴等公共事业和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和人才支撑。

六、投资及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按照建设类别、建设规模、建设标准测算,自治区重点帮扶县项目总投资16.913913亿元。

1.巩固三保障和安全饮水成果项目2个,计划投资0.39204亿元,其中财政资金0.39204亿元,占总投资的2.32%,主要用于巩固提升三保障和农村安全饮水设施。

2.易地搬迁后续扶持项目2个,计划投资0.235亿元,其中财政资金0.235亿元,占总投资的1.39%,主要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债券贴息、易地扶贫搬迁区产业培育等项目。

3.兜底保障项目3个,计划投资1.160437亿元,其中财政资金1.067845亿元,占总投资的6.86%,主要用于全民参加医疗保险、全民健康体检、低保、特困人员救助等。

4.乡村产业项目13个,计划投资4.123518亿元,其中财政资金4.123518亿元,占总投资的24.38%,主要用于林果业提质增效、特色种植、温室大棚、牲畜养殖、庭院经济、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高效节水设施建设、渠系建设、电商帮扶、乡村旅游、农产品品牌打造、小额贷款贴息等。

5.稳岗就业项目2个,计划投资0.3075亿元,其中财政资金0.3075亿元,占总投资的1.82%,主要用于就业培训、公益性岗位补助等。

6.人居环境整治项目7个,计划投资1.67809亿元,其中财政资金1.51609亿元,占总投资的9.92%,主要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厕所农村生活垃圾站(船)、农村污水管网建设、村内道路硬化、生态护林员、草原管护员等。

7.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项目3个,计划投资0.215184亿元,其中财政资金0.004716亿元,占总投资的1.27%,主要用于煤改电工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及提升工程、村级文化广场建设等。

8.建强基层组织堡垒项目1个,计划投资8.802144亿元,其中财政资金8.802144亿元,占总投资的52.04%,主要用于村级阵地、护边员补贴等。

(二)资金筹措自治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项目总投资16.913913亿元中,目前可筹措落实16.448853亿元,其中:有明确投资来源的资金共16.448853亿元中央财政资金7.632311亿元,自治区财政7.376542亿元,自治区整合财政涉农资金0.64亿元,地债资金0.4亿元,援疆省市资金0.4亿元投资基本有保障的资金0.46506亿元中央财政资金0.06253亿元,自治区财政资金0.06253亿元,自治区整合财政涉农资金0.14亿元,地债资金0.1亿元,援疆省市资金0.1亿元

七、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保障。

1.做好领导体制衔接。坚持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健全县统筹、乡镇抓落实、乡村抓落地的工作机制。县委、政府落实领导责任,实行双组长制,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分工抓、具体抓,其他班子成员协同抓、配合抓,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乡镇党委、政府要落实主体责任,定期研究乡村振兴工作,县委、政府主要领导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当好乡村振兴一线总指挥;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暨乡村振兴领导小组落实统筹责任,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强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促检查等职能,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工负责、形成合力;县农业农村局牵头负责乡村产业振兴工作,承担推动自治县产业发展工作;县乡村振兴局具体负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统筹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关具体工作。

2.做好工作体系衔接。及时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工作力量、组织保障、规划实施、项目建设、要素保障方面有机结合,做到一盘棋、一体化推进。县乡村三级乡村振兴机构坚决扛起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有关具体工作。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全面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备案管理制度,持续实施党支部书记能力提升工程和村(社区)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选好用好管好乡村振兴带头人。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接续推行一联双帮工作机制,继续选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建立常态化精准化选派干部驻村工作机制。

3.做好规划实施和项目建设衔接。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大举措、重大项目纳入政府及行业部门十四五规划。县级各行业相关部门要加强与地区对口部门衔接,争取更多工作支持,结合部门职能职责制定和完善部门十四五规划。乡镇要科学编制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围绕重大目标任务抓好各项规划具体落实,确保规划衔接有序、项目衔接一致、推进落实一体、成效发挥协同。大力推进乡村建设行动,以自治区级乡村振兴重点示范村创建为抓手,加快完成自治区级乡村振兴重点示范村总体规划编制,分类分档统筹推进示范乡村建设。

(二)落实联系机制。建立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县级领导联系乡镇,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村,实现包联帮扶全覆盖,指导联系点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组建工作专班,建立落实台账,压实工作责任,建立起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求相适应的责任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社会动员体系和考核监督体系,切实把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三)落实帮扶机制。加强与中央定点帮扶单位的沟通,主动对接、争取支持。组建对接洽谈组,修订完善可操作、易执行、能落实的项目需求计划。加大回访力度,主动赴中央定点帮扶单位进行深入沟通对接,争取在产业发展、就业协作、人才交流、医疗教育、技术引进、消费帮扶等方面达成帮扶共识。开展区内协作,主动与奎屯市建立健全对接回访机制,完善《2022年奎屯市-塔什库尔干县区内协作帮扶实施方案》,深化就业、产业、教育、医疗、消费扶贫协作。推动包村联户,持续开展访惠聚驻村结对包联,完善一对一帮扶机制,推进军队、兵团结对帮扶,巩固提升帮扶成效。

(四)落实援疆机制。深化援疆帮扶,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工作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援疆项目资金向民生领域倾斜、向县以下基层倾斜,深化产业合作、技术交流、智力支援,推进产业梯度转移,鼓励援受双方共建产业园区,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改善农牧区、边境乡镇村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基层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大对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对基层干部人才的教育培训,切实增强受援地双方发展能力。

(五)落实考核督导机制。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纳入考核机制,加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实施考核监督和激励约束,下级党委和政府每半年向上级党委政府报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进展情况。明确责任主体和进度要求,确保质量和效果,加强考核结果应用,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作为党委和政府、各有关部门单位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年度绩效考核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作为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强化督查,创新完善督查方式,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政策举措落实落地。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实事求是、依法行政,注重考核实效,坚决防止出现考核层层加码现象发生。

(六)落实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作用,大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重要论述,大力宣传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大力宣传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政策举措,大力宣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大力宣传乡村振兴工作的经验做法和先进典型,营造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

附件:塔什库尔干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表